「我肚子太大,不能穿貼身的。」、「我手臂太粗,不能露出來。」、「我屁股太大,衣服穿起來都不好看。」

每次聽到身邊朋友這樣講,我就好想賞他們一巴掌。 你們通通都很好看!美得要死!不准再嫌棄自己!

---

「你怎麼那麼大隻啊!」我曾經因為班上男同學的這樣一句話,一天只吃一顆芭樂,持續了半個學期。
後來我便秘了、經期亂了、上課開始餓到貧血、發抖、冒冷汗,有時甚至連踩上公車的那一階樓梯,都讓我感到有些吃力。

但是最後,我還是沒有成為他們口中「正常」女孩的樣子。

 

我是標準的圓身身材。手臂、肚子、大腿肉肉的,屁股也總是圓圓大大的。
和當時班上超過45公斤就哀哀叫的瘦小女孩們比起來,青春期後很少低於50公斤的我相形之下,確實是顯得有點大隻。

看著當時火紅的日系雜誌上的如衣架般扁瘦的長腿模特兒,我總是想著「只要餓得夠久,我也能變成這樣。」

 

生活中好多時刻會讓我心跳加速、全身緊繃。收到量身高體重、健檢通知單的時候、選班服制服表演服尺寸的時候、大家聊天聊到體重的時候;
甚至連自己在試衣間,發現塞不進S號衣服的時候,我都會任憑罪惡、羞恥感爬滿全身,然後走出店外,開始節食,繼續虐待自己的身體。
可是不管我如何嚴苛的對待自己,市面上的衣服尺寸卻好像還嫌不夠似的,繼續用小版型提醒著,我還不夠努力。

 

日韓版型S號做得跟M號一樣,M號? 也做得跟S號一樣。
當傳送自己三圍給賣家諮詢尺寸時,收到對方回:「你可能需要穿到XL喔!」的時候,我總是羞恥的關掉視窗,好像被賞了一巴掌一樣。

 

身材焦慮困擾了我好久好久,我總是在羨慕、節食、復胖、自責中徘徊。
青春期就試遍各種市面減肥產品,什麼瀉藥、藤黃果、夜間酵素都試了,但無論我餓得多久,運動得多努力,我都還是我原本的樣子,跟周圍的骨感女孩們,還有那個雜誌上的衣架少女,還是不同世界的人。

直到某天我才發現﹔「啊!原來這就是我天生的樣子。」

身材是天生的,
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展現它。

我可以透過健康飲食、運動讓身體變強壯、身型變精實,但我永遠都不會變成雜誌上那個衣架少女的模樣,也永遠不會變成別人嘴裡可愛的小隻女。
因為我的基因「原廠設定」就不是那個樣子;我就算瘦到皮包骨,也塞不進那件S號的褲子裡。

我開始學會愛上自己的原廠設定,不再嘗試把自己打扮成骨感美少女。
我學會理解、接受自己的身體,透過健身讓自己維持健康的體型,看見自己身材的優點,同時瞭解自己的喜好,認識不同風格,找尋更適合圓身的穿搭。

 

我還是一樣的,那個圓圓的我。
但當我選擇去愛上那個我,而不是因為他人的標準而嫌棄那個我時,我反而獲得了自信與更多人的支持。

當然,我還是偶爾會焦慮,偶爾會羨慕,偶爾會為了上鏡吃多一點、吃少一點。
但無論如何,我都知道我最健康的樣子是什麼,也知道我最愛自己的樣子是什麼。無論我做什麼,都是為了讓自己更開心更自信,而不是為了符合任何人的審美標準。

跳脫衣服尺寸的框架,
別讓S號、M號、L號定義你該長什麼樣子。

我不會再把「塞進某件衣服、褲子」當成虐待自己的理由,也不會再把流行的卻不適合我的打扮當成自己的目標。

這件衣服穿起來不好看?那就換一件穿、換一個尺寸穿。女裝我穿,男裝我也穿。
我沒有一定要塞進哪件衣服裡,只要是讓我感到自信,感到走路有風的衣服搭配,就是最適合我的。

透過穿搭選擇,我變得更瞭解也更愛自己,更知道什麼打扮的我,會帶給我更多自信與力量。

我成為了那個自信的自己的成因,而不是被動的痛苦承受無法符合世俗標準的結果。
不管社會的框架、標準是什麼,我們永遠都有選擇權,選擇要如何面對、如何看待、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。

也希望能透過be. cuz,把這份自信做選擇的勇氣也帶給每一個你。

「做那個你最喜歡的自己,其他的,都不要做!」

---

在生活中的每一刻,我們都能選擇成為原因,而非被動承受結果。

你天生就是最美的樣子,現在,你可以透過穿搭選擇,讓自己在人群中閃耀。

"Be.cuz, be the cause of every choice."

You're born beautiful, be the cause that makes it shine.